


上半年工作总结
2023年上半年,市文旅体局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系列决策部署和“三个年”“四敢争先、九大争锋”活动要求,在全系统实施奋战“三个年”、奋进“三确保”活动,吹响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团结奋进的嘹亮号角,推动文旅体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海宁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省全域旅游示范市”均列入公示名单,“光影中的‘家’”入选文化部志愿服务典型案例,海宁文旅深度融合获省十项重大工程五星评价(一季度),《海宁立足“三聚三高”全面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工程》经验获省文旅信息刊发。
一、公共文体设施布局不断优化
(一)重大设施有序推进。射击馆新4号馆完成竣工验收,待设施安装后可投入使用。静安全民健身中心进入内部装饰装修阶段。伊嘉塘城市馆群项目完成概念设计国际竞赛最终评审,确定入选方案,并根据方案进一步深化。斜桥镇全民健身中心主体结构已基本完工,海昌街道全民健身中心主体施工中。长安镇高新区、周王庙镇、盐官镇、丁桥镇全民健身中心已组织初步设计及概算评审,许村镇全民健身中心已组织建筑设计方案评审,争取年底前落地实施。
(二)基层设施迭代升级。结合省、嘉兴民生实事项目和重点工作,积极探索和快速推进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和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上半年,建成静安智慧书房1个、文化馆企业分馆6家、非遗馆分馆3个、乡村博物馆2个、礼堂书屋10个、文化驿站2个,新增“10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55个,公布首批示范性文化馆企业分馆4家。新建省基层体育场地设施项目14个(百姓健身房12个、村级全民健身广场1个、多功能运动场1个)。新建“环浙步道”30公里项目完成全段线路组网、步道柱排版,启动设施安装。
(三)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由浙江力和美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亚洲举重训练中心项目即将建成启用。由海宁宏达文化交流中心有限公司在许村镇龙渡湖畔投资建设的“宏达书院”基建工程已基本完成,将构建融书籍阅览、文化交流、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多元人文空间。长安镇高新区与浙江图书馆合作建设的浙江图书馆分馆项目已完成战略合作签约。
二、公共服务保障效能不断提升
(一)先行县创建高质量推进。在顶层设计和理论研究上走深走实,组建先行县创建专家库,出台《海宁市2023年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海宁市关于进一步完善文化馆企业分馆运行机制的实施意见》,为公共文化服务理论研究、创新探索指明方向。深化文化馆企业分馆理论研究,正式发布海宁市职工精神富有指数,形成《以人为本、双侧四驱:海宁市文化馆企业分馆制度创新研究》等系列研究成果。先行县创建工作在省文旅厅中期督查中得到专家高度赞赏。我市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建设经验受到新华网、中国网、网易、搜狐、百度、学习强国等媒体争相报到。
(二)文化服务高质量供给。一是全民文化权益有效保障,“文化共富卡”数字化应用正式上线启用,覆盖全市80万社保卡持卡人,首批纳入各类文化机构、市场主体50多家,提供购书、观影、旅游、健身等文化权益。二是全民艺术普及深入开展,海宁市第十届文化艺术节正式启幕,创新建立“文艺赋美”联盟和“六联”共建机制,截至6月,累计举办艺术节大型文艺演出4场、“美丽海宁大舞台”演出56场、“潮乡”系列16场、“文艺赋美潮城”展演850余场。三是全民阅读品牌持续优化,创新推出“海宁名人阅读季”,优化“静安悦读汇”,依托市区静安智慧书房开展每日特色荐书、每周阅读互动、每月专题导读系列活动42场、参与读者近千人次。开展“晨读图书馆”“图书馆之夜”“阅读节日”等主题阅读系列活动501场,参与读者19.53万人次。
(三)文艺精品高质量创作。聚焦党的二十大、***海宁调研20周年,“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亚运会等重大主题,策划实施主题创作项目,群舞《灯·影》完成创编及作品加工,并选送推荐参加浙江省群众舞蹈大赛复赛,独脚戏《礼》完成创编及作品加工,5件作品在浙江非遗年俗短视频大赛中获奖。深化与浙江交响乐团合作,对《大潮之上》原创大型交响乐进行打磨提升,扩大对外演出和宣传力度,演出视频相继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洛杉矶总领事馆、巴基斯坦中国文化中心、索非亚中国文化中心微信公众号转载。
三、遗产保护利用突破创新
(一)海塘申遗稳步推进。对海宁海塘·潮文化景观的遗产现状进行重新评估,提交钱塘江海塘•潮文化景观海宁段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项目申请。加大对海宁海塘·潮文化景观代表性文保单位的保护力度,编制盐官古城内文保单位保护利用规划,推进海神庙、陈阁老宅等的文物安防、消防提升工程和展陈优化,完成安国寺遗址考古勘探工作。深入挖掘王国维“境界说”内涵,对盐官王国维故居展陈进行优化调整。结合海塘安澜工程,积极谋划海塘遗址展示馆。
(二)文物安全有效保障。深入实施全市文物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攻坚行动,制定出台《关于文物安全检查巡查管理及失职问责办法》,推动文物安全巡查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上半年巡查文保单位3156家次,发现并整改问题108个。落实土地储备考古前置制度,做好6处文物考古勘探工作。开展文物维修工作,完成陈邦彦故居和袁花朱氏民宅维修工程,推进沪杭铁路沿线侵华日军炮楼保护利用、5处历史文化旧址项目和6处省保单位文物安防提升工程。
(三)非遗保护创新推进。实施“非遗赋彩”优秀传统文化振兴行动,创新“两坊一铺”非遗文旅融合机制,现已有6家非遗工坊、3家非遗共富工坊、9家非遗潮铺,开展全国窗花剪纸创意精品展等展览9场、传统节日非遗体验活动6场、皮影戏文化走亲18场、皮影戏下乡60场次、硖石灯彩下基层巡展10场次。加强非遗文化交流,组织硖石灯彩、海宁皮影戏等非遗项目先后参加台湾南投元宵灯会活动、全国木偶皮影展演、第十四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浙江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会场活动等,国家级传承人胡金龙携硖石灯彩作品登上央视元宵晚会。
三、文旅深度融合活力倍增
(一)顶层设计锚定布局。出台文旅深度融合实施意见和方案,成立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工作专班,最高规格召开全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大会,重点推进构建以百里钱塘国际旅游长廊为核心的“一廊一城一带”文旅深度融合全域发展格局,吹响“文旅产业发展走在全国百强县前列”号角。编制出台《百里钱塘国际旅游长廊发展规划》,坚持“一廊六景区、一潮可多看、乐游八项目”的布局,突出“潮城海宁”城市标识,做大做强“海宁观潮”、“海宁古城+音乐”、“海宁时尚”三大文旅融合IP。
(二)项目为王提振产业。强力推进在建项目,盐官音乐文旅项目、志摩故里·硖石项目等21个在建文旅项目,1-5月投资完成率70.19%。全力招引文旅项目,全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新签约钱塘冰雪世界、“潮岸”宿集等文旅项目18个,总投资超4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个,10亿以上项目2个。加快“十四五”项目谋划储备,在盐官音乐文旅项目东西两侧,有针对性地谋划度假酒店、宿集及沉浸式演艺等文旅新业态项目31个,预计总投资超150亿元。上半年新招引文旅体企业9家,完成率56.25%,新培育规上企业(年度入规)1家,完成率25%。
(三)聚合品牌强化营销。瞄准“新赛道”,举办2023第二届长三角(海宁)潮露营生活季、2023年世界花园大会等活动,叠加“消费、场景、体育、文化、产业”等主题,不断擦亮“潮露营”“潮户外”品牌,创新“露营+”海宁模式。潮露营季和世界花园大会形成叠加效应,央视新闻“青爱的城•打卡潮生活”全平台总阅读量达1亿+。根据携程官方数据,我市今年“五一”假期旅游人次、交易额同比2019年增长163%、147%,按年龄层次90后、00后占58.19%。一季度旅游总收入19.0亿元,增速11.1%。瞄准“亚运会”,做好城市形象推广工作,赴宁波、苏州、重庆、厦门等地开展文旅宣传推介活动,与杭州亚组委、旅行社协会探索亚运引流计划。推进与专业OTA平台携程、同程以及哔哩哔哩开展年度战略合作,推进网红、UP主短视频宣传合作。
四、体育事业产业再上台阶
(一)体育产业不断壮大。围绕省体育赛事集聚县创建,举办2023年海宁国际追潮马拉松、2023年“寻找美丽中华”全国旅游城市定向系列赛·海宁站比赛、第八届CBSA海宁斯诺克国际公开赛、2023钱江越野赛暨环浙步道越野挑战赛、2023中国海宁长三角大学生龙舟赛等省级以上重大体育赛事10项,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4000余名运动员参加,吸引省级以上媒体报道50余次,带动三产1500余万元。重点培育市五环投资有限公司,围绕做成浙北最大体育企业的目标,委托其运营静安全民健身中心、及镇(街道)全民健身中心,新注册海宁市仰运体育发展有限公司,稳步拓展经营管理范围,提升经营产值总量。
(二)全民健身氛围浓厚。围绕“亚运”主题,广泛开展“运动家智慧体育社区”应用宣传、体育协会科学健身展演、体育赛事等全民健身活动800余场,参与群众万余人次。组队嘉兴市第十届运动会成人部篮球、广播体操、乒乓球、羽毛球、气排球、网球6项比赛,男子篮球和乒乓球荣获冠军。充分发挥全市32家体育协会作用,举办篮球、羽毛球等赛事100余场,参与群众近万人次。
(三)竞技体育成绩卓越。大赛成绩全面开花,上半年,共参加省级赛事5项获14金17银18铜,国家级赛事8项获28金15银17铜,国际级赛事3项获1金4银3铜。海宁籍国家举重运动员裴鑫依获2023年亚洲举重锦标赛女子59公斤级1金2银,并打破该级别挺举和总成绩世界青年和少年记录。体教融合深化发展,组队357人参加嘉兴市第十届运动会青少年部12项比赛,举办海宁市第十六届运动会青少年部体育赛事3项、2023年海宁市中小学生(幼儿)体育竞赛7项,培育后备人才。海宁籍射箭运动员杨可扬入选国家队,羽毛球运动员章文筱入选国青队,速度滑冰运动员刘梓宸达到国家级运动健将标准。
五、行业管理运行规范有序
(一)常态化抓实安全生产。深入持续开展文旅体领域“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剧本娱乐专项整治行动”、“安全生产“打非治违”百日攻坚行动”等系列专项行动,累计出动3580人次,排查文旅体行业企业、局属场馆等4566家次,排查整改问题隐患655个,责令停产停业3家,立案查处6起,实现文旅体领域安全稳定。持续紧盯旅游新业态,对全市23个新业态项目开展摸排、评估、备案,对3个沿江景区、6个露营营地开展多部门联合集中检查,责令相关单位整改问题隐患11处。抓实广电领域安全,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无事故。开展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专项整治,组织执法61次,检查销售门店220家,发出整改通知书163份,宣传相关政策法规321次,拆除非卫设施24座。
(二)规范化推进依法行政。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合法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优化审批服务流程,努力打造最优法治化营商环境,上半年共办理行政审批141件。强化行政执法,上半年共受理举报20件,出动执法人员2460人次,检查各类场所903家次。会同公安、市场监管等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联合执法10次,开展远程网络巡查82家次,共立案调查17件,办结案件11件,警告4家次,罚款38500元,没收违法所得226元。
(三)数智化提升管理水平。持续推进智慧文旅二期项目建设,新增安装文化市场监控点位32处,“团游智享”3.0迭代升级,落实三级等保测评,上线游客自主报名功能,优化招徕奖励兑现功能,加强旅游车辆在线安全管理,建立全市车辆营运资质数据库,实现对车辆资质的实时比对。继续推进公共文化场馆数字化应用转型,数字非遗馆正式上线启动,通过微信小程序实现云导航、云旅游、云体验等服务功能。开展云舞台21场、云课堂11课、云展厅7场,浏览人数8.5万余人次。
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继续推进公共文体设施建设
继续推进伊嘉塘城市馆群、老年人体育活动中心等项目谋划工作。做好静安全民健身中心(少体校)和射击馆新4号馆开放和使用工作。指导督促镇街做好全民健身中心和体育公园建设和运营。以民生实事项目为抓手,推进礼堂书屋、乡村博物馆、非遗分馆、文化馆企业分馆、运动家智慧体育社区、环浙步道等项目建设和运营,提升完善“10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0分钟健身圈”。“立体式”提升静安智慧书房文化内涵,从整体标识、资源呈现等方面浓厚“静安”元素,年内完成5个“静安”主题阵地的提升。
二、继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完成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县创建工作,形成具有海宁特色的创建经验。推动海宁市“文化共富卡”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运用。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创新项目培育,提炼一批创新经验。深入开展海宁市文化艺术节、“美丽海宁大舞台”、“潮城艺”、“文艺赋美潮城”等品牌活动。丰富全民阅读供给,举办“金庸武侠季”“志摩诗意季”等名人主题读书会。全年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万场以上,全民艺术普及率达到85%。加强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完成8个新的创作或改编作品上演,力争省级获奖作品3件以上、地市级获奖作品7件以上。
三、继续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能水平
继续开展文物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攻坚行动。完成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安防提升工程和消防提升工程。完成沪杭铁路沿线侵华日军炮楼保护利用和五处历史文化旧址项目并做好验收工作。继续推进海宁海塘•潮文化景观申遗工作,加快推进安澜园遗址公园建设项目、海神庙修缮工程和王国维故居、陈阁老宅、海神庙展陈调整工程。继续做好盐官音乐文旅项目、志摩故里硖石景区、等项目服务和文物保护与利用指导工作。不断完善非遗名录体系,抓好重点非遗项目传承保护工作。出版《守护皮影——海宁皮影戏录音录像保护工程十年成果集成(影像卷)》一书。继续办好传统节日民俗体验活动、非遗交流展示活动和非遗进基层活动。
四、继续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突出项目推进,加快推进日光域露营总部、祝会村宿集、旅游高质量发展大会签约项目尽快落地。重点服务盐官音乐文旅项目、志摩故里·硖石景区项目2023年有序开放。聚焦融合推进,创新办好钱江(海宁)观潮节、皮博会、纪念金庸先生百年诞辰系列活动等重要文旅活动,谋划志摩故里·硖石景区“一个展(城市文化双年展)、一个节(与北京电影学院签约筹备史东山电影艺术节)、一台剧(与东方演艺签约创作徐志摩主题诗歌剧)”,进一步打响文旅消费品牌。深化营销推进,加强与哔哩哔哩、携程等线上OTA深度合作,不断推宣海宁文旅资源。紧盯杭州亚运会召开契机,积极谋划“相约亚运盛会、相聚潮城海宁”专题营销,开展线上线下营销,争取让相关运动员、观众感受海宁文旅魅力。
五、继续推进体育事业产业齐头并进
稳步壮大体育产业,做好国家级、长三角、省级体育产业创建工作。继续做好“体育+”文章,重点打造鹃湖公园、大尖山运动休闲基地、百里钱塘体旅融合等项目。以杭州亚运会为契机,承办亚运会前训练和测试赛,举办和引进斯诺克、轮滑、水上运动、高尔夫等重大体育赛事活动。广泛开展以“全民健身日”等全民健身活动,参加嘉兴市十运会成人部等上级群体赛事活动,浓厚全民健身氛围。深入开展全民健身公益培训,开设科学健身知识大讲堂,实施国民体质测试和潮乡少儿习泳计划,引导群众科学合理健身。做好竞技体育备战参赛工作,参加嘉兴市第十届运动会青少年部比赛,力争金牌数、奖牌数、总分数中二项位列前一,一项位列第二。全年向上级训练部门输送运动员不少于15人。争取在亚运会等国际大赛上再创佳绩,力争夺得奖牌。
六、继续强化文旅体市场监管
坚持安全生产为重点,完善常态化检查督查机制,以问题整改推动行业安全有序发展。健全旅游新业态第三方服务工作机制。加强行政执法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立完善行政联合执法、行政处罚通报制度。持续深入开展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专项整治、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做好校园周边文化市场,旅游市场等日常监管和联合执法工作,及时为相关行业企业安全规范运营做好指导服务。深化审批服务,全面落实文旅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合法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推进“无证明行业”建设。有序开展文体类校外培训机构审核工作。
透彻的主题和立场作者,让我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