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北仑区教育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紧紧围绕“双城”战略和“三个北仑”建设,纵深推进“六争攻坚、三年攀高”专项行动,在全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各项重点工作得到全面落实。北仑区被列为全国首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区,成功创建浙江省区域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区,区教育局荣获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省教育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市重视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市教育系统信息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一、在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上有新加强
1.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大会精神。在全市率先召开教育大会,区五套班子领导出席,市委常委、区委书记梁群在会上对北仑教育提出“率先高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努力做到两个最前列”的目标。一年来,区委区政府领导多次专题研究教育工作,走访调研基层学校。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相继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贯彻落实市、区教育大会精神重点任务分解》《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进校园活动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2.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加强政治建设。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找差距、抓落实,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全面启动中小学党建引领工程,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积极推进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试点,明港中学、区实验幼儿园、霞浦学校、泰河学校、新碶中学先后成为省市区级试点学校。大力开展“仑教红领大讲堂”活动,严格执行“知行学堂”“学习强国”等学习制度,积极开展微型党课比赛、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等。建成用好“霞浦学校人亚学堂”等10个中小学党建红色教育基地。积极落实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聘请2000余名党员教师担任红色辅导员,与班级开展一对一结对。
3.坚持正风肃纪,深入推进清廉教育。开展教育系统“三强三快”作风建设活动,推进机关、学校作风效能建设。加强警示教育和“正风肃纪”专项检查,做好11所学校校长离任审计和6所民办学校专项审计,并抓好问题反馈与跟踪整改。出台《关于全面推进“清廉教育”建设的实施意见》,率先建立学校小微权力清单制度,顺利完成校园保安、食堂配送等招投标工作。第一批32所“清廉学校”通过评估验收,其中淮河小学、霞浦学校、北仑中学等3所学校还被区、市纪检部门列为清廉宁波建设示范点。支持区纪委及派驻纪检组开展工作,全年诫勉谈话3人,批评教育8人,提醒谈话15人,通报下属单位1家。
二、在系统推进立德树人上有新亮点
4.坚持五育并举,不断深化育人改革。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落实,形成学校德育目标体系。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美丽北仑人”等主题德育实践活动,启动区少先队队长学校建设,在市少先队活动优质课和教案评比中包揽第一,岷山学校教师代表宁波市获省首届“红领巾学院”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积极推动全国文明城市指数测评,10所学校申报参评市级文明校园。相继召开区体艺科技工作暨劳动教育现场会、青春健康教育“三年三步走”总结会、文明校园创建暨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首届中小学美术教学高端论坛等活动,努力消除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教育中的盲区和短板。深入开展法治、禁毒、垃圾分类、五水共治等教育活动。加强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设立中小学社会实践大课堂资源基地26家,校园农场20余家,7所学校成为省级劳动实践教育试点学校,数量全市最多。
5.坚持齐头并进,凸显体艺科技特色。搭建平台,组织开展中小学生篮球联赛、合唱展演等14个大项的区级比赛。出台《北仑区青少年乒乓球项目优秀人才特招办法(试行)》,完善乒乓人才培养体系。承办第二届全国童声合唱高峰论坛暨指挥交流营,成立北仑红领巾合唱团,北仑童声合唱影响力辐射全国。九峰小学和岷山学校被授予全国首批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灵山学校足球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水平、博平小学男排成为市排球赛三冠王。岷山学校合唱团获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节声乐类二等奖,绍成小学连续四届获市中小学器乐合奏比赛一等奖,市中小学合唱比赛我区参赛学校连续九年获得一等奖总数第一。在中小学电脑制作、数字创作评比项目中我区学生获省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2个,优秀奖4个。参加全国青少年电子信息智能创新大赛浙江赛暨浙江省青少年创客大赛,获一等奖7个,二等奖5个。
6.坚持关注全体,护航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成立省首个心理健康督导区域点,超额申报3所浙江省心理健康示范点学校、2所浙江省心理健康标准化学校。建立义务段九大心育共同体,举行区心理健康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第二期研训班,承办宁波市中小学“心理与课堂教学”沙龙。我区成为宁波市唯一一个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区,尝试引进学生视力监测分析系统,承办宁波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推进会并作经验交流,相关举措获省厅点名表扬。进一步完善校内外齐抓共管育人网络,率先启动北仑区家长成长学院建设,相关经验省厅推广。配合区红十字会开展新入职教师和高中新生救护技能培训,做好红十字夏令营活动。
三、在优化教育资源布局上有新进展
7.坚持规划落地落实,加速推进基建工程。加快《北仑区教育设施专项规划(2018—2030年)》落地落实。特殊学校新建、小港实验学校扩建、博平小学扩建、泰河学校扩建等4个项目相继完成并投入使用,小浃江小学新建、高塘学校新建、北仑外国语学校新建、大碶中心幼儿园改建、顾国和中学重建等5个项目顺利实施,小山幼儿园新建、邬隘幼儿园新建、柴桥幼儿园迁建、九峰小学扩建等新开工项目稳步推进。同时,积极调研扩建淮河小学、新碶小学,规划新建滨江高中和人亚中学。
8.坚持资源挖潜扩容,积极保障入学入园。围绕“青年北仑”战略部署,及时调整义务教育积分入学政策,外地户籍人员积分申请最低分数线降低至1分,确保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受教育资源。千方百计,挖潜扩容,通过改造学校办公室、会议室、功能室为教室,改造校舍屋顶为体育运动场地等方法,最大限度挖掘现有存量资源。义务段扩招64班,有序完成青年北仑子女入学入园工作,接纳率100%。新碶街道试点幼儿园招生网上报名登记,按相对就近原则划分重点服务区域,实现招生服务区域全覆盖。
四、在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上有新作为
9.坚持完善长效机制,树立良好师德师风。进一步完善师德教育宣传、考核监督、激励惩处和保障长效机制,重视先进典型的正面引领,王利明老师获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30名教师被评为宁波市“四有好教师”,1名教师被评为区十大杰出青年,1名教师被评为区十大标兵青年,75名教师被评为区优秀工作者和优秀教师。同时严肃查处有偿家教、体罚学生等严重违反师德规范行为,对2名幼儿教师分别做出丧失和撤销教师资格处理,通报5起在职教师违规补课案例,给予2名在职教师警告处分,解除2名外聘教师聘用合同。
10.坚持培育引进提升,打造优秀师资队伍。多方争取,着力解决教师编制缺口大问题,先后赴北大等名校,新招录优秀人才219名,引入地市级骨干教师4名。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5名教师组织调剂,1名教师跟岗培训。启动青年教师学科素养提升行动,开展骨干教师建功立业竞赛,完善骨干教师目标考核与奖励办法。开展“三字一话一机”全员练兵与基本功比武活动。评选区首届名校长、骨干校长32名。新增正高级教师3名,市骨干教师8名,市名校长、骨干校长5名。与中国教科院合作开展“优师计划”,选派5名校长到知名学校挂职学习和研修。组织区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成立区名优骨干班主任工作室,举办首届骨干班主任高级研修班。加强教育帮扶力度,选派23名教师远赴新疆、西藏、延边、丽水开展支教工作。
五、在教育内涵发展建设上有新成效
11.坚持深入一线,教科研引领促成果。把加强日常教学管理作为基础,把优化教学方式、强化课堂变革作为关键。在作业设计、布置、批改和考试辅导上下功夫,有效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应用。加强科研引领、完善制度建设、增强教科研动力,不断推进区域办学协作体建设。积极创新区域教科研机制,落实教研员定点联系学校工作制度,建立北仑区义务段学校教科研共同体,聘请55位中小学兼职教研员及15位学前教育兼职教研员。3家单位被评为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9项课题省级立项、27项课题市级立项,6所学校教研组获评市优秀教研组,其中4所学校教研组被推选参评省优秀教研组。我区教师获省优质课一等奖2名,二等奖1名,市优质课一等奖8名,二等奖7名。
12.坚持监测督导,增效提质显成效。逐步完善区域与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测和评价体系,积极发挥教研支撑作用。先后印发《关于构建以“增效提质”为目标的校本教研制度的指导意见》《北仑区中小学校教学管理实施办法》《关于建立义务段学校教学质量动态监测机制 加强学科教学质量过程性评价的实施办法》等文件,相继举行以“增效提质”为主题的高考总结会和中小学专题研讨会。召开督学工作会议,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北仑区中小学(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的通知》《关于印发北仑区中小学(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新聘任6名专职责任督学、33名兼职责任督学,努力提高督政督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各级学校办学水平。认真做好2019年度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工作,完成2018学年全区学校发展业绩评估,辖区中心幼儿园首次纳入。
13.坚持共建共享,合作交流再推动。出台《中国教科院北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实施方案》,专家团队多次赴北仑指导46所新样态学校六大项目建设。我区组队参加第二届全国新样态学校论坛,三位校园长作典型发言,第三届将移师北仑。浙师大附属芦江书院招生运作,梅山学校成为中国教科院教改项目实验学校,与宁波大学共建“一院两校”成功签约,宁大附属春晓实验学校顺利挂牌。继续深化中高职一体化合作办学,中德智能制造学院开始招生,三大专业5个班级,学生220余人,首批教师完成赴德培训。有序开展教育国际化研究,召开教育国际交流合作专题会议,全区18所中小学分19批次与国外(境外)中小学进行互访交流。
14.坚持有机融合,互联网+助力教育。出台《北仑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实施意见》,推进智慧教育进校园进课堂,在5所学校建设13间智慧课堂,开展平板电脑教学。完善硬件设施建设,40余所中小学校“同步课堂”建成投用,在大市内率先实现中小学全覆盖。拓宽教育扶贫渠道,为汪清县第四小学、平阳县红军小学安装互动课堂设备。推进“数字北仑”建设,区名优骨干教师在线课堂列入“数字北仑”建设十大惠民服务项目,并向北仑户籍学生免费开放。东海实验学校、岷山学校获评浙江省“互联网+义务教育”城乡学校结对帮扶2019年典型案例。新碶中学被省教育厅授予“浙江省区域和学校整体推进智慧教育综合试点单位”。区域万兆网改造项目通过验收,万兆到校基本实现。
六、在完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上有新突破
15.学前教育优质普惠。着力落实《北仑区第三轮学前教育行动提升计划(2018~2020)年》,有效开展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整治,不断提升普惠性幼儿园和等级幼儿园招生覆盖率,两所小区配套幼儿园设立普惠班。积极配合区人大完成学前教育“两条例”的执法检查。深化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召开区学前教育课程改革推进会,《比比和朋友》课程项目有效开展。“五位一体”辖区化管理体系进一步强化,学前教育治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关闭2家过渡性幼儿园,撤并3家过渡性幼儿园,指导7所幼儿园晋升不同等级幼儿园。
16.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推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创建,5月初接受市局现场复核,各项整改工作有序推进。不断推进区域办学协作体建设,在岷山学校-白峰小学、新碶中学-白峰中学、东海实验-春晓实验的基础上,增加蔚斗小学-学达小学、绍成小学-柴桥实验、东海实验-芦江书院等办学协作体建设,同时,推进三山学校-蛟川双语小学、梅山学校-惠贞书院办学协作体建设,切实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17.高中教育全面提升。稳步推进港城育英计划,优质生源外流现象得到初步遏制。优化普高招生办法,批次招生顺利实行。高考成绩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一段总上线(含体艺类)人数644人,比去年增加41 人,上线率38.45%,比去年增长近2个百分点,全区本科上线率87.34%,较去年提高近5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全区上线总人数1674人,上线率99.94%。北仑中学一人列全省第84名,被北大录取,明港中学新疆班两人被北大录取。高职单考单招上线率99.7%,其中本科上线30人,职高一人获文秘专业全省第1名。
18.特殊教育两端延伸。阳光学校迁入新址,特殊教育学前教育班、职高实验班均顺利开办并融入学校统一管理,真正实现区域特殊教育向两端延伸。落实资金购买第三方服务,不断提升送教上门服务质量。完善岷山学校、高塘幼儿园卫星班建设,逐步规范办学行为。推进职高实验班建设,提升办学品质,让学生能真正掌握一技之长,为其步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19.职业教育亮点频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相关经验在全省教育大会发言交流。“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的投入和各项保障进一步加强。北仑职高的教学条件有效改善。职业技能大赛水平进一步提升,参加2019年宁波市职业技能大赛,金牌、银牌、铜牌及奖牌数均列第一,全国技能大赛上斩获3金2银2铜。职高教师在国家级业务比赛中获一等奖6项,二等奖5项。
20.终身教育惠及全民。完善终身教育服务体系,成功组织2019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及系列主题活动。全区老年教育的质和量显著提高,老年教育常规班年招生2000人以上。致力服务乡村振兴,2019年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覆盖率达74.2%,全区学分银行申报项目汇总216项。4所成校成功创建省市特色示范成校,多个项目列入省市终身教育质量提升工程计划。区级实验项目立项9个,5个实验项目在市级以上立项、获奖。控制文盲率下降至1.3%以下,成人双证制在册学生400人以上。
21.民办教育发展有序。出台《北仑区校外培训机构日常监管办法》,建立区教育局、社区教育中心、学校三级联动监管制度,聘请45名兼职监管员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日常监管。实行民办教育存量机构分类登记管理,联合整治出动165人次,实地检查396家,年检123家机构办学许可证,处理并答复**件60余件。依法取缔违法招收义务教育阶段学龄儿童开展全日制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3家。
七、在推进教育服务民生上有新举措
22.回应人民群众期待。印发《北仑区小学放学后校内托管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全面启动四点钟学校,27所小学开设283个课堂,惠及近万户家庭。推广“智慧教育”App,逐步取消收费“校讯通”,为家校沟通构建新平台。持续推进全区中小学校文体资源向社会开放,开放率100%,全年度服务超26万人次。华山小学、绍成小学等校风雨廊建设相继投用,并逐步推广。困难学生应助尽助,年度资助1308人次,累计资金226.4万元。积极推动教育系统最多跑一次改革,入园入学缴费等民生事项办理更便捷。积极做好社会考试服务,成人高考报名人数2064人,较去年增长12%,全国英语等级报名人数1794人,较去年增长近20%。
23.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做好“迎大庆保平安”和百日安全大会战。召开安全工作例会6次,组织安全培训活动5次,开展安全工作巡查8次,累计出动31个检查组。相继组织全区安全稳定工作推进会、食品安全现场会和消防现场演练活动。进一步明确各科室安全工作职责,建立安全工作网格化管理、安全通报和安全教育提醒机制。全面推行安全检查第三方服务,每半年一次全方位的体检,相关问题汇编成册印发全区学校,跟踪指导整改。全区47所中小学全部通过“等级平安校园”考核验收。
24.完善后勤保障制度。顺利完成全系统“国家会计制度改革”,加强对学校小型工程项目监管,推进食堂配送管理、银行账户开户与公款存放规范化管理。完成“网上缴费”系统建设,多个教育考试项目实现网上缴费自助办理。顺利完成19所学校校园污水零直排改造工程项目。健全和完善“师生同餐”制度,做到学生中餐每餐有一名以上校行政领导巡餐,每班有1-2名任课教师与学生同桌陪餐。
25.提升宣传服务水平。积极开展教育“三服务”活动,局领导带队深入大港社区、吉利汽车等开展招生答疑、政策宣讲。出台《局机关信息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强化信息报送,完善学校新媒体管理,区教育局官方微博、微信列省教育部门新媒体综合力十强,官微获评宁波教育系统年度优秀新媒体。相继和《北仑新区时刊》等报刊合作,推出“家门口的好教师”“支教情深”等专栏,《中国德育》《区域教育治理》等媒体专题报道我区教育改革新动态,北仑教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新颖的创新性写作,让我受益匪浅。